作為數字浪潮下工業體系和互聯網體系深度融合的產物,工業互聯網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也成為整個產業界聚焦的方向。
2019年是中國5G商用元年,中國正式邁進第五代移動通信時代。5G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使能技術,而工業互聯網也為5G應用開辟廣闊空間,“5G+工業互聯網”已成為產業熱情最高、創新最活躍的5G應用領域,也是路徑探索深入、效果顯著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方向之一。
2019年11月,工信部發布的《“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推進方案》明確,到2022年,將突破一批面向工業互聯網特定需求的5G關鍵技術?!?12”工程,即完成5大類12項工業互聯網重點工程,全力推動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
“十四五”規劃中多次提及工業互聯網,并明確指出要構建基于5G的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積極穩妥發展工業互聯網,在重點行業和區域建設若干國際水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要培育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推進“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產業生態。
2021年5月,工信部發布了第一批“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和重點行業實踐,包括遠程設備控制、機器視覺質檢等十個典型應用場景,以及采礦、鋼鐵等五個典型行業。
2021年11月,工信部又發布了第二批“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和重點行業實踐,十大典型應用場景包括:生產單元模擬、精準動態作業、生產能效管控、工藝合規校驗、生產過程溯源、設備預測維護、廠區智能理貨、全域物流監測、虛擬現場服務、企業協同合作;五大重點行業實踐包括:石化化工行業、建材行業、港口行業、紡織行業、家電行業。

在政策的推動下,我國“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勢頭良好,在標準制定、技術研發、行業融合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5G+工業互聯網”正在加速賦能千行百業,已覆蓋41個國民經濟大類,涉及數字化研發、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精益化管理六大類應用模式。截至2022年8月,全國累計落地超過3100個項目,覆蓋鋼鐵、電力、礦山、石化、紡織等20多個重點行業,“5G+工業互聯網”進產業基地、進產業園區、進重點行業企業持續提速,產業規模邁過萬億元大關。
但“5G+工業互聯網”的應用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與挑戰,主要歸納為以下3點:
一是企業內生需求不足,“5G+工業互聯網”大規模應用落地推進阻力大。雖然我國“5G+工業互聯網”應用落地案例正在逐步增多,但是多為對行業標桿項目的打造。在高額補貼政策的驅動下,一些企業甚至將傳統信息化項目、自動化項目進行包裝,而這并非真正源于企業內需的“5G+工業互聯網”項目。因此,“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有可能很快進入平臺期,需要加以突破。
二是技術可靠性、安全性等多重因素,致使5G與部分行業應用難以深度融合。從上述典型應用場景來看,“5G+工業互聯網”已經涉及從研發設計、生產控制到運營維護等多個環節,也逐步從外圍輔助生產環節切入到核心生產環節。但化工、電力等行業對于生產過程的安全性、穩定性要求極高,一旦發生問題后果不堪設想;而5G網絡的穩定性、可靠性,以及工業互聯網平臺所沉淀模型的準確性、安全性,尚未經過大規模商業落地驗證,企業不敢輕易以“5G+工業互聯網”技術替代現有網絡、工業機理等。
三是中小型企業對新技術應用仍有顧慮,致使應用難以全面推廣。當前,行業龍頭企業積極擁抱“5G+工業互聯網”,通過搭平臺、聚數據、建應用、拓生態實現數字化轉型。但中小型企業對新技術應用的接受程度有限,主要原因是建設成本較高,短時期內無法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只有少部分企業在單點或局部進行了智能化改造,大規模開展5G網絡、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企業相對較少。
面向未來,隨著5G標準的不斷演進,5G能力的不斷升級,行業生態不斷健全和完善,以及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5G+工業互聯網”將從標桿企業走向規?;瘡椭?,為千行百業的數字化創新帶來更多可能。